良好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人成才的基础,而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不成熟的阶段,更容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影响。为小学生提供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的使命和职责,这要求教师必须掌握一定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困扰,实现快乐成长。
引导学生找到个人定位
发明家爱迪生曾被老师视作“笨蛋”,爱因斯坦上小学时也被老师看作“最糟糕”的学生,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安全的学习环境,并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定位。
小李的学习基础差、不遵守纪律,是大家眼中的“坏学生”,家长也曾表达希望对孩子加强管理。本人与小李沟通后发现他有强烈的逆反心理,强硬的批评和限制只会令他更不配合。本人便反其道行之,尝试多鼓励和表扬他,帮助他摆脱“坏学生”的形象。
小李其实有一个优点,就是对身边的事情很热心,有一次班上一位女生突然呕吐,同学们纷纷躲避,只有小李二话不说,马上动手将地上的呕吐物清扫干净,本人便抓住机会表扬了他,鼓励同学们以他为榜样。后来,小李便对班级事务越发上心,之前的不良行为逐渐消失。看到小李的进步,本人在他的作业评语中写上“你是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在学习方面也要多加努力”,小李很快也开始表现出对学习的重视,努力成为一位“好学生”。
帮助学生建立学习自信
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信任,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的内在动力。教师应该寻找合适的切入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找回学习自信。
本人曾带过一位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小明,他自己也对改善学习成绩缺乏信心。本人经过观察发现,其实小明在画画方面颇具天赋,常常创作出有个人特色的作品。于是本人在与小明商量后,安排他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帮助他更好地发挥长处,以此为他建立自信。随着信心的恢复,小明又有了学习动力,在他本人的努力以及教师们的帮助下奋起追赶,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想要更好地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教师应该形成自我规范,争取做到“台上是良师,课下是益友”。避免整天愁眉苦脸、动不动就斥责学生等行为,避免学生带来负面影响。用好笑脸对人、温柔说教等“教学工具”,赢得学生的敬爱和信赖,为学生成长营造更加美好的环境。
鼓励学生积极应对挫折
教师要引导学生正视挫折,为实现自我突破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夯实这一心理根底,学生日后走出社会才能更好地迎接各种挑战,这正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有相当一部分大家眼里的“好学生”“乖孩子”,其实未必具有能与之相对应的心理承受能力,小小的挫折就可能会让他们不知所措,处理不慎还会形成心理阴影
。
女生小安平时的考试成绩很好,是大家公认的“优等生”。有一次,小安在测试中表现失常,后来她时常表现得闷闷不乐。为帮助小安走出困境,本人着重帮助她减轻思想压力,例如肯定她在班级服务上的贡献,并颁发优秀班干部奖以作鼓励;鼓励她多与其他同学交流,改变过去那种认为自己学习就是比其他同学好的骄傲情绪。很快,小安就理解了考试挫折其实是对她的考验、锻炼,变得乐于与他人交流,学习积极性也有提高。
来源:江门日报作者:吴玉珍
文章/图片均为网络转载,如遇侵权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zhihuixinl@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