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时期既是个体生理、心理飞速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极具敏感、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时期。
6月下旬,随着高考成绩陆续放榜,又见“几家欢喜几家愁”,而这一阶段也正是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学生成长环境不断变化,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是党中央关心、人民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重大课题。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强调“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部等十七部门日前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随后,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召开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视频会议,部署进一步做好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温暖的阳光”正越来越多地照进学生心中的“角落”。
全面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一般来讲,学生时期既是个体生理、心理飞速发展、走向成熟的关键阶段,也是个体心理发展极具敏感、不稳定、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危险时期。在这个关键阶段,一旦出现心理问题而又没有及时解决,不仅会长期影响其身心健康,还会直接损害其劳动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制约未来正常工作和生活。对社会来说,这不仅会导致劳动力损失和医疗开支的显着增长,加重社会经济负担,还会给城市安全、社会和谐埋下隐患。把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城市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
护佑学生心理健康,需要改变问题凸显与认知不足的不平衡现象。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显示,我国17岁以下的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但与此同时,也存在把心理健康问题过度化的倾向,有点风吹草动就给青少年扣上有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帽子,加重其心理负担。此外,还有相当部分家长和教师对心理问题缺乏认知,甚至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干预。因此,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等重要的,是强化全社会的心理健康科普。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原因是复杂多面的,应对也应是系统联动的。对于学生而言,外部如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升学压力等,以及家庭内部如父母离异、家庭经济状况变化等,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和不适应感。因此,每座城市、每个学校,都应强化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按照《行动计划》的部署,推动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四位一体”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更加健全,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联动的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格局更加完善。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加强和改进学生心理健康,要抓住关键领域、重点环节,补短板、强弱项。如何将“以德育心”“以智慧心”“以体强心”“以美润心”“以劳健心”有机融入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如何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配置不足、专业化水平不高、职业发展受限等境况?需要各地发扬创新精神,探索积累经验。北京大学推出“心晴防护网”项目,江苏徐州启动“一表五清”个性化关爱行动,江西省建立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联盟……一些地方的创新经验表明,抱着对国家和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全面统筹政策与制度、学科与人才、技术与环境,才能更好构筑学生心理健康的“防火墙”。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只有各方加力,多方合力,把学生“心事”放在心上,培育学生热爱生活、珍视生命、自尊自信、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和不懈奋斗、宠辱不惊、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方能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来源:新华网
文章/图片均为网络转载,如遇侵权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zhihuixinl@126.com。
上一篇:要构建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环境
下一篇:校长更需关注自身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