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平台标杆
咨询热线: 400-100-6716 在线咨询
  • 企业动态
  • 专家寄语
  • 行业资讯
  • 实时新闻
  • 做心理咨询即“心理有问题”?重庆市帮孩子撕掉标签!

      青少年羞于表达真实情感,不敢进行心理咨询,只因怕被贴上“心理有问题”标签。如何撕掉标签,让青少年获得心灵成长?团重庆市委实施的“心灵成长社”项目对此作出了相应探索。


      以往青年少年心理咨询存在哪些问题?


      自2020年起,团重庆市委连续3年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调研,覆盖10。86万人次,发现有27。7%受访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呈现出心理障碍多样化、程度明显化、年龄低龄化的态势。


      然而学校里的专业心理咨询师有限,很难覆盖全部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讲座又难以针对性直达最需要帮助的孩子。同时,很多孩子有负面情绪时,因害怕被同学贴上“心理有问题”的标签,不敢也不会去心理咨询室寻求老师帮助,很多地方的心理咨询室成了摆设。


      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倾向后,其发展轨迹实际上是一个十字路口,如果得不到任何正向救助,一条路最终通向的是显性心理疾病。


      何为“心灵成长社”?


      2021年团重庆巿委策划实施了“去标签化”的青少年心理问题预防活动项目,具体而言,即整合培育一支规模日益壮大的专业心理健康服务人才(含心理咨询师)队伍,以每一个孩子无差别化参与的校园社团形式,20-25人一组,将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自我效能等心理课程融入艺术表达,巧妙地为参与活动中的那些羞于寻求心理咨询帮助的孩子或有问题而不自知的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全、信任的环境,“说”出那些未曾显露的情绪,让潜藏的心理问题外露。


      相较于传统心理咨询,“心灵成长社”课程有何特色?


      传统的心理咨询多在封闭空间里,以面对面沟通交流为主。即使是艺术性的心理咨询活动,也多是以制作一副具备审美标准的作品为重点,而忽略了孩子在艺术活动中的心灵成长。


      “心灵成长社”设置孩子们喜爱的绘画涂鸦、心理游戏、舞台戏剧等表达性艺术活动,让孩子在专业课程设计和艺术审美中逐渐打开内心。


      “心灵成长社”的“去标签化”还体现在通过心理兴趣活动,陪伴孩子撕掉标签,提升心灵弹性,积累心理资本。


      今年6月起,何琴每周四晚6-7点都会在大足区双桥中学开展“心灵成长社”活动。根据MHT心理量表测评结果,设置了学生反映最多的人际关系适应、学业压力两个主题兴趣社团。


      6次课程后,再进行了一次MHT心理量表测评,在厌学等细分项目上,数据有很明显的好转变化。各方反馈表明,来自同学老师或家长的批评少了,不是个有标签的特殊体了。


      何琴表示,社团里来自不同班级的学生既包括心理存在一定负面情绪的孩子,也包括了心理测评结果非常好的孩子。即使是班主任推荐来参加的,或是被同学贴上厌学多动不友好等标签的孩子,她也会告诉他们是随机挑选的,尽可能的减轻学生参与的心理压力。


      团重庆市委12355青少年服务台负责人林森称:通过与学校、社区的主动链接,团市委创设的“心灵成长社”目前已覆盖至全市40个区县的282所学校和287个青少年活中心、村(社区)等校外教育场所,今年暑期还创新融入“三下乡”暑期公益“托管班”等品牌活动中,将活动阵地从校园向青少年聚集的乡村、社区覆盖。


      来源:共青团新闻联播


      文章/图片均为网络转载,如遇侵权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zhihuixinl@126.com。